清理太空垃圾的努力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沒有間斷,但普遍認為這方面仍面臨重大的技術和經濟挑戰。航空航天大國之間圍繞誰製造更多太空垃圾的爭執還在繼續,而相關的國際共識或法規有待制定。
於此同時,有分析指出,到2035年太空碎片監控和追蹤市場將達到一億英鎊規模。
英國太空署(UKSA)剛剛宣佈撥款100萬英鎊,用於資助太空垃圾追蹤科技創新,稱這一領域(SST)已經發展到需要創新思維的階段,鼓勵私營部門和科技新創企業參與研發。
垃圾泛濫成災
清理太空垃圾的努力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沒有間斷,但普遍認為這方面仍面臨重大的技術和經濟挑戰。航空航天大國之間圍繞誰製造更多太空垃圾的爭執還在繼續,而相關的國際共識或法規有待制定。
於此同時,有分析指出,到2035年太空碎片監控和追蹤市場將達到一億英鎊規模。
英國太空署(UKSA)剛剛宣佈撥款100萬英鎊,用於資助太空垃圾追蹤科技創新,稱這一領域(SST)已經發展到需要創新思維的階段,鼓勵私營部門和科技新創企業參與研發。
垃圾泛濫成災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持續延燒,如何守住社區感染防線成為各國防疫的重點。本刊調查,在三月初關鍵防疫決勝期之前,府院沙盤推演,要力守「邊境管理」「入境追蹤」2道關卡,不讓武漢肺炎疫情擴大。
本刊調查,府院不讓疫情出現社區感染破口的二道關卡,一是自台灣出現香港轉機確診案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升級我國的邊境管理措施,未來將適時調整邊境管制強度,力求殲敵於境外;二是國人或旅客一旦入境後,即便初步檢疫已排除染病,仍要嚴密且擴大追蹤可能感染源的接觸者,避免疫情擴大成境內社區感染。
決策人士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日晚間宣布台灣第14、15例確診個案,竟是一對無武漢旅遊史、並在香港轉機往返義大利旅遊的五旬夫妻;這是台灣邊境管理策略推進至下一階段的關鍵拐點,也是讓決策高層重新思考,在邊境管理措施拉高層次的關鍵案例。
行政院官員說,因無法確認這2例香港轉機的確診個案,究竟是在義大利旅遊、機上密閉空間或在機場轉機時受感染,顯示我國前階段採「登機檢疫」的邊境管理策略,已不足於應付當前疫情,隔日指揮中心即升高邊境管理措施,宣布只要經中港澳轉機入境,都須居家檢疫14天;11日起,除特定需求或已取得居留證者,港澳人士和學生更已全面暫緩來台。
11日再宣布,非中港澳的所有入境航班旅客均需填報「入境健康聲明書」,並應據實填寫入境前14天內,是否前往中港澳等流行地區的旅遊史、接觸史,如有填寫不實或其他拒絕、規避、妨礙行為,依法最高將處15萬元罰鍰。
武漢肺炎蔓延,首批滯留武漢的台商搭乘的包機今(4)日凌晨抵台。總統蔡英文中午於臉書發文,肯定對岸在台灣人民返鄉過程中給予的協助,蔡英文表示,「兩岸之間儘管有不同的政治主張,但疫情當前,人權與人道,應該優先於政治的考量。」
蔡英文也強調,「我們也謝謝雙方共同努力完成這次作業的所有單位和人員。」面對挑戰,對話與合作永遠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蔡英文在文中說,昨晚從武漢出發的班機,已經順利協助一批滯留在武漢的國人返抵台灣。除了機上防疫外,全體乘客下機之後,隨即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劃,開始進行14天的隔離及健康管理,籲請國人不用擔心,也請家屬放心。
蔡英文還提到,幾天前,台灣剛剛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這是未來研發藥物或疫苗的重要基礎。台灣不僅不該成為國際防疫缺口,台灣更會跟世界各國一起努力,把台灣的防疫經驗和科技能力,貢獻給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們。
蔡英文也說,4日凌晨點鐘,返台民眾全數下機,在所有消毒、檢疫的作業完成後,衛福部長陳時中回報團隊「旅客情緒穩定,工作人員士氣高昂」。直到破曉之際,各隔離安置地點指揮官陸續回報,所有旅客入住完成,專案任務進度順利。
(中央社雪梨7日綜合外電報導)澳洲正面臨史上數一數二嚴重的野火肆虐,目前野火焚毀的面積約相當於3個台灣。由於1月底至2月初才是通常的野火季高峰,預料至少還得再延燒1個多月。
● 創紀錄高溫 野火季節空前提早
新南威爾斯州爆發數十起野火,迫使州政府去年11月宣布緊急狀態,但火勢迅速蔓延至全澳各州,成為澳洲史上最具毀滅性的野火之一。
軍事實力經常被視為1個國家強弱的基準,但隨著戰爭數量明顯減少,經濟發展、政治、科技、外交及文化等條件,也成為判斷國家實力的另1種指標。近日有網友就在PTT發文表示,雖然美國依舊是世界霸主,但德國、日本及靠石油致富的中東國家等也相當強勢,對此,他不禁好奇地詢問「有哪些強大的國家是低調強的嗎?」此文一出,立刻掀起網友熱議。
原PO昨(6日)在PTT八卦板發文分析,「現在世界霸主就是美國爸爸。蘇聯上個世紀曾經是美國爸爸的勁敵,冷戰後解體,現在變成俄羅斯,是軍事強權;英法是大航海時代以來的歐洲傳統強國;義西是過去強國,最近可能有點家道中落;德國、日本是比較晚崛起的大國,都靠堅強的製造業起家」。
原PO接著表示,除了上述國家之外,靠著石油致富的部分中東國家也不容小覷,此外還有四面楚歌卻毫不畏懼的以色列,對此,原PO不禁好奇地詢問「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世界上還有哪些強大的國家是低調強的嗎?」
此文一出,立刻掀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發表看法,直呼「列支敦斯登假牙跟私人銀行都很強」、「荷蘭、瑞典,工藝品享譽國際」、「汶萊,從幼稚園到大學免錢、出國留學免錢、看病免錢、不用繳稅」、「越南吧,打贏中美,說世界第一強沒澎風」、「瑞典菁英人才滿街跑」,另外,還有網友直言「台灣蠻強的吧 就台灣人自己在喊衰」。
不過綜合網友的留言後,可見最多人認同的低調強國為瑞士及荷蘭,「瑞士、荷蘭都爆強的」、「瑞士啊,中立國但很強」、「可以查一下瑞士人均會嚇死你」、「荷蘭,真心覺得低調強國無誤」、「真祖國尼德蘭屌打世界」。
英國媒體《金融時報》近日揭露一份文件,內容顯示中國科技公司試著向聯合國機構提供一份新的人臉辨識與監控的國際標準,並試圖為人臉辨識這項尖端技術開拓海外市場。人權律師批評該法案,制定者只有相關產業,缺乏非政府組織或是人權、資料保護專家的建議,內容恐失去政策透明度、侵犯人權隱私,違反比例原則。
據《金融時報》報導,參與提案的中國科技公司包括中興通訊、浙江大華技術和中國電信,這些科技公司以「創造全世界一致的技術規範」為目標,向聯合國組織國際電信聯盟( ITU )提出新的面部辨識、影像監視、城市與車輛監控標準。
相較於歐美等國擁有制定電信、網路相關標準的機構( IETF, IEEE, 3GPP ),非洲、中東和亞洲的開發中國家,普遍採用 ITU 的國際標準,而這些國家已在中國「一帶一路」的架構下,接受中方提供基礎建設和監控技術,據報導估計,至少有 60 個國家可能跟進中國所制定的新標準。
推動網路人權的公司 Global Partner Digital 首席律師指出,非洲國家缺乏資源建立自己的標準,因此傾向於跟隨中國和 ITU 的準則。專家則認為,中資以自身的技術規範,制定相同的國際標準,使這些科技公司在海外市場更具優勢。
報導指出,中國的監視器在過去這幾年遍佈非洲,從安哥拉到辛巴威都有其蹤跡,而今年早些時候,海康威視公司更是在南非境內裝設 1,5000 支監視器。烏干達則是在 8 月證實,政府計劃在國內安裝由華威生產的面部辨識監視系統。
其中一名 ITU 代表向媒體表示,該組織近年來傾向交由政府或是企業起草國際標準,而中國也逐漸在聯合國及其下組織展現其日益強壯的影響力。對於中國面部科技於世界各國拓展版圖,網路人權律師與非營利人權工作者都多次表達對新標準的疑慮。專家呼籲 ITU 應該讓更多民間社會組織、消保組織及各方專家參與制定標準,降低面部辨識技術侵害人權的潛在的風險。
香港理工大學從17日起就遭到警方徹底封鎖出入口,雙方一直以催淚彈、汽油彈、水砲車激戰到18日清晨。理大學生會幹部18日上午表示,目前約有500人仍受困理大校園;香港《明報》則引述警方說法,表示目前已調派至少4個總區應變大隊圍住理大,要把「最激進的勇武派」圍個十日八日,將其一舉成擒。
香港《明報》18日引用警方消息,表示17日已經動用最少4個總區應變大隊、共計兩千警力圍住理大,目前不會主動強攻校園,而是要以包圍方式「圍到他們投降、圍他十日八日」。因為警方相信「最激進的勇武派」都在理大校園內,要在這次行動中將其「一網成擒」。而且警方不熟悉校內地形及危險物品分布,攻入去「沒有意思」。由於強攻效果難料,警方希望先由校方出面要求校內人士離開,表明立場與暴力割席,「將黑衣人邊緣化」。
理大學生會署理會長胡國泓18日對《香港商業電台》表示,理大校園內至少還有500人,他自己也還在校內。他表示18日清晨約有70到100人嘗試離開校園,不過還沒走到警方的防線就被警方的催淚彈驅散,目前已退回校內。香港《立場新聞》18日下午報導,受困校內的抗爭者已三度想要衝破防線,但最後均無功而返,而且多人遭到逮捕。
根據德意志銀行研究,美國舊金山打敗瑞士蘇黎世,成為全世界薪水,以及扣掉房租後的可支配收入兩項均排名第一的城市。
德意志銀行提出的「《2019年全球各國物價報告》(Mapping the world's prices 2019)」研究中,分析了全球56個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和質量。德銀的報告包括八個方面的考量:購買力、安全、醫療護理、生活成本、房價收入比、通勤時間、污染和氣候。
1.美國 舊金山
2.瑞士 蘇黎世
newtalk
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若中國一個月沒有回應,將再度啟動懲罰性關稅,針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課稅。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企業開始憂慮美中貿易戰恐變成持久戰,包括住友重機、神戶製鋼、理光等企業均計畫加速從中國撤出產能。
《共同社》報導指出,在川普10日下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準備對來自中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日本企業對於美中對立轉變成長期化的看法已經逐漸增強,因此正在把成為加徵關稅對象的商品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等,也加速了改變供應鏈(零部件的採購及供應網)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