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黑暗中說鬼故事.jpg

在眾多的恐怖文學改編電影裡,《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Scary Stories to Tell in the Dark) 是個令人驚嘆的異數。它徹底地背離原著,卻分毫不差地重現原作的精髓,也證明了導演安德烈艾弗道夫 (André Øvredal) 及監製吉勒摩戴托羅 (Guillermo Del Toro) 的慧眼獨具。

阿爾文施瓦茨 (Alvin Schwartz) 編纂的這份恐怖故事集並沒有固定的主題或核心,艾弗道夫與戴托羅大可遵循原作架構,將它翻拍成零散故事的選集,但兩人卻用全新的故事串連書中的篇章,重新講述一則探討「故事」與「讀者」共生關係的黑暗寓言。

忠於原作更有別於原作的《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

艾弗道夫的前作《驗屍官》(The Autopsy of Jane Doe) 讓一具神祕遺體,化為見證殘暴人性的肉身之書,引導主角拆解女巫審判的黑暗歷史。這回,他延續《驗屍官》以小見大的架構,一面檢視原著收錄的古老怪談,一面以借古喻今的手法,來探索這些故事誕生的時空背景。

這可以解釋電影為何將時間設在 1968 年,而非原著發行的 1980 年。

1968 年的美國瀰漫著強烈的恐懼與焦慮,尼克森總統的政治旋風橫掃全美、騎虎難下的越戰局勢令人不安,種族衝突更層出不窮。在此同時,《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的賣座引爆新生代的恐怖電影浪潮,讓觀眾透過尖叫與嘶吼,抒發對時局的懷疑及憤怒。

這些不穩定的因子,都是恐怖故事成長茁壯的沃土。女主角史黛拉 (Stella) 愛好恐怖作品,她的日常生活不但反映六零年代的美國眾生相,也是活生生的恐怖文化史。當她在古宅發現莎拉貝羅 (Sarah Bellows) 留下的恐怖故事手稿,並喚醒故事中的怪物時,我們毫不意外地發現,即使相隔一世紀,讓莎拉在恨意中寫下這些故事的大環境,跟史黛拉身處的混亂世界,似乎並無不同,仍然充滿不公、褊狹、恐懼及暴戾的氛圍。

就像將古老傳說介紹給讀者的施瓦茨,貝羅也成了恐怖故事的引路人。她讓滯伏的黑暗故事傾巢而出、將自己與周遭的人變成故事的一環,並迫使史黛拉與朋友以親身體驗的方式「閱讀」貝羅筆下的文字。另一方面,這些故事在嚇人之餘,卻也與它們的「讀者」一拍即合,宛如當年的讀者對施瓦茨的文字又愛又恨的複雜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琪拉 的頭像
    安琪拉

    我的世界

    安琪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