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恐怖文學改編電影裡,《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Scary Stories to Tell in the Dark) 是個令人驚嘆的異數。它徹底地背離原著,卻分毫不差地重現原作的精髓,也證明了導演安德烈艾弗道夫 (André Øvredal) 及監製吉勒摩戴托羅 (Guillermo Del Toro) 的慧眼獨具。
由阿爾文施瓦茨 (Alvin Schwartz) 編纂的這份恐怖故事集並沒有固定的主題或核心,艾弗道夫與戴托羅大可遵循原作架構,將它翻拍成零散故事的選集,但兩人卻用全新的故事串連書中的篇章,重新講述一則探討「故事」與「讀者」共生關係的黑暗寓言。
忠於原作更有別於原作的《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
艾弗道夫的前作《驗屍官》(The Autopsy of Jane Doe) 讓一具神祕遺體,化為見證殘暴人性的肉身之書,引導主角拆解女巫審判的黑暗歷史。這回,他延續《驗屍官》以小見大的架構,一面檢視原著收錄的古老怪談,一面以借古喻今的手法,來探索這些故事誕生的時空背景。
這可以解釋電影為何將時間設在 1968 年,而非原著發行的 1980 年。
1968 年的美國瀰漫著強烈的恐懼與焦慮,尼克森總統的政治旋風橫掃全美、騎虎難下的越戰局勢令人不安,種族衝突更層出不窮。在此同時,《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的賣座引爆新生代的恐怖電影浪潮,讓觀眾透過尖叫與嘶吼,抒發對時局的懷疑及憤怒。